從零開始打造個人事業! 今天很幸運的邀請到暢銷書《從零開始打造網路新事業的七大步驟》的作者 Weily 葉威志 […]
長大以後拼了命要力爭上游,卻忘記自己內心的小孩還在湍流的另一端等著。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2019年全球最常見的精神疾病是「憂鬱症」,罹患人口超過26億,且每年有80萬人死於自殺,數字仍不斷攀升。另外,根據外媒報導,全球思覺失調症患者未按醫囑服藥的比率,可能超過60%;情緒障礙患者則約為20-60%;服用抗憂鬱藥物的患者,約有30%在一個月後停止服藥,而三個月後停止服藥的則有45-60%的人。
將調查維度縮小到台灣,情況也不甚樂觀。
根據去年度的健保數據顯示:接受健保給付40分鐘晤談的人數僅占我國精神疾病患者的百分之一,且接受治療者平均只進行2.57次。也就是說我國憂鬱症患者接受治療的比率仍偏低,重鬱症患者約為3%,平均只有兩、三次。
圖/取自 Pexels
Read More
在周慕姿心理師的《過度努力:每個「過度」,都是傷的證明》中,分享了8個令人動容的真實故事。每個章節的故事主人翁都讓我們回想起在成長路上曾經忽視的每一次呼救、每一次潰堤、還有每一次的試圖放棄。
為什麼過度努力跟成就感,不成正比?
為什麼不敢大聲說:這裡有人需要聆聽?
為什麼凡事都要光鮮亮麗,抗壓性是唯一真諦?
書中的某一則故事就是在講一位「一定要贏」先生,年紀不到40歲,全球跨國企業的的高階主管。他的人生就像所有追求成功的年輕人一樣,被教育成不斷奮鬥、沒有盡頭的卓越乃終點線。他認為自己非常享受「贏」的過程,直到恐慌症悄然無息的敲了門。
其實每個找上心理諮商的人都有一段艱辛的自我掙扎,不只要面對心魔時刻侵擾,更要隨時擔憂著會不會被別人發現、職場同事會怎樣看待我,社會有沒有足夠的同理心繼續保持溫柔?
你的「過度努力」,剝削了心底最柔軟的那一塊。
如果每個人都偷懶一點,彼此就多了理解與溝通的彈性空間;並非事事都要追求完美,因為缺了一角的圓才能踏實的站在地面;偶爾顯露缺陷,取而代之的是歡笑與共樂,沒有比較,就沒有強迫自己當冠軍的心理壓力。
圖/取自 周慕姿(《情緒勒索》為周慕姿心理師第一本暢銷書)
過度努力是一種自我耗損與傷害。
因為過度努力的人,追逐的是他人或社會眼光中的自己,而非真實的自己。
而當你相信自己夠好,你就不用總是必須向這個世界證明什麼。
彷彿聽見諮商心理師在耳邊輕聲講述,每晚睡覺前總是輾轉難眠,比起細數一天下來多少的不盡人意,不如把心思顛倒過來,看看自己在這些「完美的不完美」中學到了多少,又獲得多少。
蜜思菠蘿 整理編輯|Polar
從零開始打造個人事業! 今天很幸運的邀請到暢銷書《從零開始打造網路新事業的七大步驟》的作者 Weily 葉威志 […]
不管是工作需要上台做簡報、或是登上舞台要分享你的產品、觀點、想法,甚至你是授課講師,都會面臨第一個問題「如何創 […]
疫情打亂了我們的腳本,尤其是如果你工作通常需要線下接觸的話,那能不能換個方式,轉成線上呢?一起來腦力激盪聊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