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須很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今天邀請到我放在心中非常多年的女神 Scylla,她擁有認真的工作態度、精神與成就,同時她也是一個非常樂於助人、擁有挑戰嘗試的人。先後曾在台灣大哥大、AppWorks、特力屋集團工作,也曾擔任帶領 60人團隊的燦坤行銷長,後來擔任顧問專注於協助新創團隊。究竟一個擁有強大歷程的人的背後,蘊含著什麼樣的故事、價值觀,以及對生活有什麼樣的付出跟想法呢?讓我們透過簡單的幾道問題了解她的工作觀、歷遊80個國家的生活觀,以及感情觀吧!

迷人說 Meaningful Talk|那些年,我們曾想成為的那個心目中的女神《歷遊80個國家、曾帶領百億企業的女神行銷長Scylla來了!》(上)

圖/取自 Scylla Tsai 臉書

Q1:可否談談工作歷程中從基層到行銷長的心路歷程呢?

以台灣大哥大來說,從最低階層的「管理師」到「經理」一共有七層,而每個階層約要經過 1.5~2 年。我在台哥大 待了12 年,拿到經理頭銜時已經 31 歲了,也許很多人會有疑問「大公司的階級這麼明顯有意義嗎?」其實現在回頭去看,我覺得那 12 年對我非常重要,因每階層都需要花費至少 1.5 年,代表功夫訓練是很扎實的。所以當我離開台哥大之後有很多歷程,到 AppWorks、特力屋集團,後來到了燦坤「我想請你擔任行銷長,要帶六十人、多個部門,一個月要做14~18億營收」我剛開始會怕,我做得到嗎?但當我上班第一天見到我的工作夥伴、開始說我要做什麼時,我有一種感覺——一個月後繳交成績單,我更確立了這個信念:過去所有的歷程就是為了這一天

所以人生其實很有趣,有時候在某些階段你會很茫然、會覺得為什麼現在在忙這些事情?它到底有什麼意義?可是我覺得老天爺會在某一個時刻告訴你「 機會來了 」但當機會來臨時,你到底準備好了沒?所以我覺得隨時把自己準備好,永遠用最好甚至是更好的自己做準備,當有一天那個位置給你時,你對得起那個位置也會覺得很開心,所有的事情你都熟悉、都會做,最後帶著團隊達到目標,那就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迷人說 Meaningful Talk|那些年,我們曾想成為的那個心目中的女神《歷遊80個國家、曾帶領百億企業的女神行銷長Scylla來了!》(上)

圖/取自 Pexels

Q2:如果能搭時光機改變工作的某幾件事情或決定,你會想怎麼改變呢?

所有的題目中這題我最困擾,我一直想不出答案,對我來說沒有選哪一條路是正確的,但我覺得創辦人或領導人都要有個心情:一旦選擇這條路,我們必須使命必達、必須完成它。我不會去想如果當初做了另一個選擇會發生什麼事?因為從我做決定的那一刻我就不想這件事了。這個世界沒有標準答案,沒有一定對或錯的事情,每一條路都是屬於自己的,只有自己知道有沒有把這條路走好,過去的事情頂多花昨天的時間做反省跟檢討,今天早上起床就是全新的一天,今天醒來你就有義務把每一天過得很扎實,每一個很扎實的現在才能成就一個更美好的未來過去跟未來都沒什麼好想的,沒有把現在做好就沒有所謂美好的未來這一件事。


Read More


Q3:有沒有面對黑暗面會想做的事呢?你跟你的黑暗面熟嗎?

對我來說,我會在家裡讓我的黑暗面盡情宣洩,我很愛寫文章、有一些屬於自己的黑暗面文章。我覺得黑暗面也是自己的一部分,但當然不可以輕易的將黑暗面加駕於別人身上,可以透過自己與黑暗面對話的過程中試著了解黑暗面是在害怕什麼,我常覺得黑暗是某個程度你在害怕某些事情,但大部分人都選擇逃避,所以你永遠不知道你真正害怕什麼,只有當真正知道自己害怕什麼事情時才有辦法跳脫這件事。

Q4:看過及待過許多公司,覺得一個不好的領導者會有哪些行為?好的領導者又需要什麼能力呢?

從我個人來說,還是一樣,你必須先認識你自己,去發揮你最強的優勢。好的領導人不應該只有一個樣子,而是是有多種樣子,我人生很幸運,都跟在很好的人旁邊:我心目中有個人生導師A,他是一位很好的領導人,他的管理能量很大,一人對80~100人都沒問題,他對每一個人的管理方式都不一樣,他知道自己面對的人是誰、該用什麼方式驅動這個人,這是一個例子;另外一位B領導人是位非常有紀律的人:每天早上五點起床、閱讀、寫文章,每天準時八點出現在公司,對於創新團隊的問題皆是親力而為。

後來我歸納出一個結論,真正好的領導人是一個「利他」的人,所謂「利他」是當你的格局很大時、都不是在考慮自己的時候,你會把身邊的利害相關人當成自己的一份子,所以你會有很多同理心,會真的很無私的帶領這些人走往一個目標去。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無我」當你所有的事情都是為了別人著想時,就是一個真正無堅不摧的領導人。

看完 Scylla 的回覆後是不是獲得滿滿的能量呢?是不是對於她的問答仍意猶未盡呢?讓我們一起期待下集更多關於 Scylla 的 Q&A 吧!

 

以上內容節自「迷人說」Podcast,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追蹤關注 Stella,了解更多一輩子都該學習的課題!

stella

蜜思菠蘿 整理編輯|摩卡

》迷人說 Meaningful Talk|窺探企業內訓的遊戲,挖掘〈1個走跳職場你必懂的秘密〉

》創業家、上班族、自由業,哪一種身份才最適合我?3種角色的辛酸與甜蜜分享

想跨入新的投資領域但不知道該怎麼做嗎?怕自己容易被當韭菜割嗎?

今天邀請到我的冒險家朋友Elena來聊聊,她曾在銀行的數位創新部門工作,在 Fintech & Blockchain 等新領域投資有不錯的成績。今天她將告訴大家嚐試新領域投資前的注意事項以及聊聊投資這幾年下來的想法,話不多說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第一課:投資前必了解的心理準備!

首先必須了解自己的風險屬性,你屬於可承受高風險高波動的追浪者或是接受低風險而穩定的風險趨避者呢?這並沒有對與錯,存粹是對未知風險的承受度不一樣。我認為在探索未知領域中不被打敗的心理素質要很強健,所以了解自己是哪種人再延展到投資的方式這件事非常重要。

迷人說 Meaningful Talk|跨領域投資前的三大心法!為何美股、虛擬貨幣、REITS讓我愛不釋手

圖/取自 Pexels

第二課:如何有效的實質準備?

我在進入不熟領域時會先了解這個產業的基本知識再去慢慢做延伸、研讀大量的資料以建立自己的知識架構及投資方法。再來,投資重要的一點是本金,若本金不夠時可以趁存錢時大量閱讀,達到強化知識複利的效果,等到書讀完了、本金也存夠了,進入市場時便可以開始執行,透過執行再逐步修整、內化成最適合自己的方法。現今資訊非常變動,當你沒有自己的信念與價值原則時,心非常容易波動,因此吸收更多知識後濃縮出自己的原則這點非常非常重要。


Read More


此外資產配置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點,在我還沒進入加密貨幣時我的資產配置為 70% 大盤ETF、20% 大盤債券ETF、10% REITS 加上一些成長個股;加入加密貨幣後調整為 50% 大盤ETF、20% 加密貨幣、20% 債券型ETF、10% REITS 加上一些成長個股。找到自己可承受的方法與原則後,我將一部分資產放在穩定質押股票、一部分放在有成長潛力的市場。

第三課:屬於新手投資的小優勢

我很鼓勵大家嘗試美股,不可否認的是美國是個成熟的金融市場,你可以在裡面找到任何自己喜歡的東西,當然前提是必須找到自己可承受的風險及原則。此外加密貨幣的發展會驅動整個金融業的改革,這時若你願意去獲得新資訊你就很容易獲得先行者優勢。這些領域聽起來很高風險,但其實裡面也有許多低風險的玩法,千萬不要因為害怕而錯過投入新領域的機會!

趁這段疫情期間靜下來學習,透過廣泛交叉閱讀、請教前輩可以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強化心智,可以使你不管在投資或生活上都更進步,讓我們一起在投資的路上繼續加油努力!

 

以上內容節自「迷人說」Podcast,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追蹤關注 Stella,學習投資與生活的必勝秘訣!

stella

蜜思菠蘿 整理編輯|摩卡

》【菠蘿級好書】「股癌」製作人謝孟恭|黑與白之間的無限可能 — 灰階思考

》【菠蘿級好書】小資女 MVP|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我用死薪水輕鬆理財賺千萬

雜訊與偏誤一樣,都是人類必須迫切正視的問題。唯有對雜訊提出解決方案,才可能塑造更完好的健康未來。

行為經濟學之父康納曼(Daniel Kahneman)與兩位世界級專家,曾在麥肯錫擔任資深管理顧問的奧利維.席波尼(Olivier Sibony),和曾在歐巴馬時代擔任白宮資訊與管制事務辦公室主任的著名法律學者凱斯.桑斯汀(Cass R. Sunstein),近日共同推出新書《雜訊:人類判斷的缺陷》,輔上架即在各地引起廣大迴響。

被譽為「心理學領域的重大突破」,康納曼提出的「雜訊」,可能會是 2021 最受矚目的社會經濟學名詞。

何謂「雜訊」?

我們把雜訊定義為「我們不樂見的判斷變異」。在真實世界的決策中,雜訊已經多到讓人怵目驚心的地步。就某些準確度很重要的領域而言,雜訊的數量多到令人憂心。例如:

醫療診斷充滿雜訊。即使面對相同的病人,不同醫師對於病人是否罹患皮膚癌、乳癌、心臟病、肺結核、肺炎、憂鬱症與各種病症的判斷往往大相逕庭。精神科診斷的雜訊尤其多,顯然是因為受到主觀判斷的影響。然而,有些領域的雜訊要比我們預想的來得多,如X光片的判讀。(內文節自《雜訊》)

【菠蘿級好書】專家誤差,影響世界的「判斷歧異」|雜訊:人類判斷的缺陷

圖/取自 Pexels

「雜訊」跟「偏誤」有何不同?

根據康納曼等學者解讀,兩者間的差異在於:偏誤是一個人對件事常有的各種偏見,犯錯是在個人;而雜訊卻是錯在系統,系統沒有調控機制,導致一群專家,會針對同一件事,做出截然不同的判斷。(資料來源:遠見

簡單來說,我們對於像是醫療、法律、統計、政治等專業領域都有一定的信賴度:我們相信醫生開的處方簽對病情一定幫助,我們也相信法律和維安會為無條件的伸張正義,我們更是相信政府官員能把持極少利益並妥善運用。

儘管媒體素養崛起,越來越多反動聲音浮出水面,但還是難以改變我們對專業領域可以說是近乎執迷的信任。

【菠蘿級好書】專家誤差,影響世界的「判斷歧異」|雜訊:人類判斷的缺陷

圖/取自《雜訊》


Read More


生活中的「小雜訊」,可能改變人類歷史

人事決定充滿雜訊。不同面試官對同一個應徵者的評價可能天差地遠。同一個員工的績效考核,可能因為打考績的主管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

保釋裁定充滿雜訊。被告是否獲准保釋或入獄等候審判,關鍵在於最後審理的法官。有些法官比較寬容,有些則比較嚴格。不同法官對於哪些被告可能逃亡或再犯的評估也會天差地遠。

法醫鑑定充滿雜訊。一般人以為指紋鑑定百分之百準確。但指紋鑑定人員在判斷犯罪現場發現的指紋,是否與某一個嫌犯的指紋吻合,可能有很大的差異。不只是不同的專家意見不一,即使是同一個專家看同一枚指紋,可能也會因為情況不同而有不同的看法。其他法醫鑑定領域,甚至DNA分析,也有類似的問題。

(內文節自《雜訊》)

康納曼的團隊在書中提出的論點是:組織要如何提升專業人員的判斷品質,以及要如何減少判斷的雜訊,其中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讓組織體認到,專業判斷裡的雜訊是值得注意的議題。

身在體制中的我們很難以上帝視角去判別對與錯,然而整體化的系統判斷就能進行細節微調。像是解決人才水準不均、以規則或演算法來取代個人心證、盡可能提升能力水平等。

「雜訊」的理念對世界來說仍是一個全新、陌生的領域,但隨著康納曼和其團隊的披荊斬棘,我們有幸能見證歷史翻轉的風口浪尖。推薦大家看這本知識飽滿且高瞻遠矚的書,或許會對現處的社會完全改觀。

# 菠蘿資訊欄

雜訊:人類判斷的缺陷

Daniel Kahneman  / Olivier Sibony / Cass R. Sunstein

丹尼爾.康納曼 Daniel Kahneman
  全球暢銷書《快思慢想》的作者、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2013年獲頒美國總統自由勳章。他是普林斯頓大學尤金.希金斯心理學講座教授,伍德羅威爾森學院公共事務教授,曾榮獲多項獎章,包括美國心理學學會頒贈的心理學終身貢獻獎。他在心理學上的成就是挑戰判斷與決策的理性模式,被公認為「繼佛洛依德之後,當代最偉大的心理學家」。他的跨領域研究對經濟學、醫學、政治、社會學、社會心理學、認知科學皆具深遠的影響,被譽為「行為經濟學之父」。

奧利維.席波尼 Olivier Sibony
  巴黎高等商學院策略與商業政策教授。他曾在麥肯錫公司的巴黎與紐約辦事處擔任資深合夥人長達25年。他的研究主要是策略決策品質的提升,論文發表在很多刊物,包括《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與《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評論》(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著有《不當決策》(You’re About to Make a Terrible Mistake!)。

凱斯.桑思汀 Cass R. Sunstein
  《紐約時報》暢銷書《原力思辨》(The World According to Star Wars)和《推出你的影響力》(Nudge,與理查.塞勒合著)等書作者。他是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也是行為經濟學和公共政策計畫的發起人和負責人。2009至2012年擔任白宮資訊法規辦公室主任。2013至2014年擔任歐巴馬總統的情報和通訊科技審查小組委員。

 

【菠蘿級好書】專家誤差,影響世界的「判斷歧異」|雜訊:人類判斷的缺陷

圖/取自 Popular Online

蜜思菠蘿 整理編輯|John

【菠蘿級好書】新創品牌、自媒體聖經|網路行銷究極攻略:千萬營收的13個秘密與7張藍圖

》【菠蘿級好書】一本能回答你心中所有問題的「諭言之書」:不用勉強做個正常人

1990 – 2000 年出生的年輕人,現在被冠上「Z世代」的稱號。從小就與科技產品為伍,生活與網路密不可分。

在這個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的世代,流竄於虛擬世界的資訊編織成細密無縫的蜘蛛網,每天我們都在充斥著訊息、消息、廣告的快速洗刷中度過,要在那「一眼瞬間」就讓人留下印象,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現在最老的 Z 世代大概為 30 歲左右,最年輕的應該是大一或大二的年紀。這個年齡段可以說是最有消費力的一群,其購買的商品可能不是高單價、高密度精品,然而在中高價位的反覆消費中,也創造了相當龐大的經濟體。

也正因如此,無論是電商還是實體店家,都覬覦著這塊大餅

Z世代 廣告 文案 行銷

圖/取自 Pexels

潮、新、酷,就能收買Z世代嗎?

我們都知道「賣點」對於年輕世代的重要性,但廣告商經常忘記的是:每天滑手機、用網路的時間比睡覺還多,Z世代看的文案可能還比廣告商來得廣跟多。

不像父母那個連電腦都還沒普及的年代,所有廣告幾乎都是靠紙本、電視、廣播在進行,接收的管道少,也更容易聚焦在廣告主投遞出的信息。然而現在很多小學生都有智慧型手機了,遑論是國高中的少年家,人人都有一掌中世界,一有空閒就勤奮耕耘著網路田地。

雖然不見得每個人都了解大數據和廣告投放的運作,但是長時間浸淫在自媒體的網路資源的年輕人,也逐漸培養出自己的「同溫層」,他們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也知道如何透過管道找到想要的東西。選擇的權力,操之在己。


Read More


獨一無二,比「完美」更迷人

過去的廣告頁面總是由白皙無暇、纖細長腿的美麗模特兒所佔據,男性派則是一定看得見重量級帥演員來代言。在偶像獨霸的時代,這樣的廣告很有效果;但在自媒體的時代,「個人特色」才是完勝的關鍵。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渡辺直美(@watanabenaomi703)分享的貼文

從搞笑藝人起家,現在已是時尚美妝界的廣告寵兒「渡邊直美」就是很好的例子。

圓滾滾的臉蛋、非傳統明星的討喜身材,腰不細也沒有鉛筆腿,但她依然是螢光幕的焦點。Z世代出現了很多顛覆以往的形象代表,社會越來越多元開放,大家也比以前更敢於發表意見,甚至是帶領趨勢。成名的門檻降低同時也在增高,如果你沒有特色,基本上很難抓住Z世代的眼球,更何況是留下印象、驅使購物。

接地氣,不要只會說漂亮話

身為Z世代,骨子裡就有一股社會運動家的血脈在流動,就算不走上街頭,也會透過網路對認同的議題表達支持。這也是為什麼運動龍頭 NIKE 可以成功操作這麼多廣告,正是因為他們為文案賦予的「社會價值」,遠比我們看到的「一雙球鞋」還來得多。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Nike(@nike)分享的貼文

想到 NIKE,你會想到什麼?

支持女性運動員、協助偏鄉地區的小孩青年、沒有年齡和種族歧視的勇往直前、不煽情不打悲情牌的正能量。NIKE 多次利用社會議題的操作,來為品牌樹立一個無堅不摧的正面形象。對於重視真切內容的Z世代來說,像 NIKE 這樣好好說故事的品牌就能說服他們,也讓他們能在鞋店消費時自信地拿出錢包。

Z世代 廣告 文案 行銷

圖/取自 Pexels

雖然沒有一定必勝的文案準則,也沒有可以概括所以 TA 的關鍵字,但想要做年輕人生意,「逆Z而行」可不行。

(閱讀全文…)

行銷人、文案人再熟悉不過的「SEO」,可以說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Google 藉由推動「搜尋引擎最佳化」的獎勵制度,鼓勵人們在網路上產出更多優質內容,並不斷提升使用者體驗。這對全人類來說是一個三贏的局面,Google 得以將其商品推上國際舞台,成為不可或缺的生存工具;網路內容有了規範,不會在混沌時期惡意流放假資訊、垃圾連結;使用者因此獲得了正向搜尋結果,還有快速得到解答的方便性。

所以就算你不是 SEO 人員,也應該了解一下自己的生活中充斥了哪些 SEO。

「搜尋引擎最佳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SEO),透過了解搜尋引擎的運作規則來調整網站,以及提高目的網站在有關搜尋引擎內排名的方式。」—— 維基百科定義

大家想想自己在搜尋東西的時候,最多會點到第幾頁的搜尋結果?

Google SEO 搜尋引擎最佳化

圖/取自 Pexels

多數人的答案應該都是「第一頁」,實際上數據顯示,大部分使用者連第一頁都不會看完,只會點選前幾則網站就會改用其他關鍵字搜尋了。而這,就是 SEO 為什麼在今日的網路世界中,佔了舉足輕重的行銷角色。

Google 透過各種演算法來把關創造內容的精實度以及合理性,目的就是要確保使用者可以信任搜尋引擎提供的結果。而發布者(多為企業、品牌)雖然能透過購買廣告的方式一躍排行之巔,但 Google 統計出的數字卻表示,只有30%民眾會受廣告吸引,其中60%以上都還是藉由自然流量(SEO 關鍵字)進入網站的。


Read More


SEO三元素:網站優化、用戶體驗、技術提升

簡單介紹一下這三項,「網站優化」包含了網站本身的內容質量、外部連結的相關性、整體營造的SEO效益等;用戶體驗包含了閱讀感受、使用者心得、長期追蹤的觀感評價等;技術提升則是包含了網站快不快、圖片跑的順不順、會不會經常閃退等等。

這些內涵都是環環相扣地影響著SEO,任何一個環節垮台了,就有可能造成搜尋排名大下降。

那麼 Google 大神是怎麼判別這些數值的呢?靠的就是一般使用者看不見的「後台功夫」:

標籤檢索(Crawl),收錄索引(Index)

Google 每天都要處理超級龐大的資訊量,所以睿智的系統會用最有效率的方式來抓取、爬取你的網站內容,並依此判斷網站價值,與資料庫中其他的同質性網站做比較,再呈現排名給使用者。

而所謂的檢索,指的是「搜尋引擎獲取你的網站資料的過程」,如果搜尋引擎可以在短時間內找到網站的有用資訊,那它當然會想繼續跟你合作下去,這也是為什麼要優化SEO的原因。

Google SEO

圖/取自 Getty Image

至於索引(Index)指的是 Google 接收到你的網站後,放進它的搜尋引擎資料庫,分門別類,讓下次有使用者再度搜尋相關關鍵字時,能快速即時的提供索引。但 Google 不會幫你篩選客戶,自己的客戶要自己經營,這也更加凸顯了 SEO 的重要性。

Google 只是一個將優質內容快速呈現給使用者看的地方,越優質的內容,被看見的機會就越大。

這告訴所有在做內容的公司、品牌、自媒體們,第一步是要建立明確的網站方向,第二步是設計所有內容都緊扣核心方向,同時還要兼顧內容的商業利益,第三部是持續不斷地優化,確保自產內容能透過 Google 吸引來對的客群。所以 SEO 優化說起來是琅琅上口,實際卻是一番大工程呢!

蜜思菠蘿 整理編輯|John

(閱讀全文…)

谷歌將於2075年推出全新功能 —— 「Google Zoo」,使用者可以戴上VR眼鏡,宛若就在動物身旁⋯⋯

喂~不要開 Google 的玩笑,小心被演算法懲罰!(開玩笑的,又不是北韓搜尋引擎)

聽到「動物演算法」還以爲又是高科技份子玩的什麼把戲,其實早在2011年,Google就開始整頓龐大資料庫中的垃圾內容,因此率先推出了第一個獎勵高價值網站的演算法 ——「熊貓演算法」。

熊貓演算法:好好經營內容,讓你倒吃甘蔗

熊貓演算法 企鵝演算法 蜂鳥演算法

圖/取自 Pexels

熊貓不只會吃竹子、睡萌覺,他還會緊盯你內容的扎實度,不讓你隨便應付就想衝流量。

熊貓守門員(Google Panda)主要審核的部分,大概是以下四種:

在座正苦心鑽研SEO的各位,一定深知關鍵字的重要性,它是讓使用者能快速搜尋到自家網站,並吸引點擊進去。不過有心人士也抓住這個把柄,可能設下很多個記者標題,然而點進去網站卻都是廣告、空泛內容、圖文不符,這樣造成使用者不佳體驗的網站,很容易被 Google 懲罰。(熊貓守門員不會給你好臉色看!)


Read More


企鵝演算法:反黑帽SEO,別想亂連一通

熊貓演算法 企鵝演算法 蜂鳥演算法

圖/取自 Pexels

「Google 的淨土,我來守護!」在 2012 年推出的企鵝演算法(Google Penguin)也是目前最重要的演算法之一,目的是為了防範黑帽SEO以不當爭取搜尋排名的方式,刻意造成使用者體驗低下。譬如說奇奇怪怪的字體或背景、大量重複的關鍵字(而無相對應的內容質量)、投機取巧的誘導使用者點擊⋯⋯等等。

另外,針對影響SEO甚巨的「反向連結」也是企鵝君的重責大任之一。

反向連結的目的是讓使用者從別人家的網站,來到我們家的網站。這跟 Google 的 PageRank 很有關係,假設我們在自己的網站設置了乙網站的鍵結,那代表乙網站有了我們的「反向連結」,反之亦然。

這就像你交了很多朋友,某種程度意味著你品格不錯,Google 也會因此嘉獎你。然而某些公司利用惡意反向連結操作,讓使用者無法快速得到正確資訊,此時企鵝君就會代替月亮懲罰你了。

蜂鳥演算法:快狠準,圖片也要夠神

熊貓演算法 企鵝演算法 蜂鳥演算法

圖/取自 Pexels

速度快到你跟不上的小蜂鳥,也被 Google 收編了。

2013年時,谷歌推出改變人類搜尋方式的蜂鳥演算法(Google Hummingbird),與前面的熊貓前輩和企鵝君有些不同,因為在蜂鳥階段改為核心演算法,Google 使用者能更快速透過關鍵字搜尋,得到更精準的結果。

蜂鳥捎來的好消息 —— 知識圖譜和語義搜索

熊貓演算法 企鵝演算法 蜂鳥演算法

圖/Misspro

在搜尋某些關鍵字時,可以在右側欄看到以圖像為主的知識圖譜供使用者參考。這些圖片是 Google 自動抓取高品質、高關聯性的可信網站,所提供使用者的準確資訊。也就是 Google 希望能加快使用者獲取精華資訊的速度,同時在左側上方可以看到一些餐廳推薦,下面也連帶提供新聞連結,代表蜂鳥演算法還結合了在地商家的整合功能。

(閱讀全文…)

從報紙上的分類廣告、商品專欄,到後來的廣告單投遞、家家戶戶投廣告信,再來是電視廣告、節目宣傳,到現在的網紅業配、選物平台。

一路發展過來彷彿能看到「電商崛起」的一斑,不管是傳統行銷的變身轉型,或是新世代試圖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網路行銷」都成了每個生意人的必備學問。網路行銷為人類帶來的改變,就是我們可以選擇從消費者變為廣告者,人人都能靠一己之力做出亮眼的行銷成績。

反過來說,因為門檻太低,所有人都湧入同個圈子大放異彩,雖然造就了開放多元的市場,卻也更難從中脫穎而出。不過大家不要太灰心,其實看似茫茫無邊的網路行銷中,還是有一些線索有跡可循。

網路行銷

圖/取自 Pexels

網路行銷一定「低成本、高CP」?

普遍大家都認為網路資源一切免費,只要花少少的錢就能得到大大的收益。實際上並非如此!雖然善用各式各樣網路行銷策略的確比傳統投報章新聞媒體來的省錢,不過網路的特性是需要「經營時間」,在等待果實熟成的期間也是要消耗時間跟人力成本。如果想要快速獲益的話,也能廣告投放,但需要不斷丟錢才能持續有效果。

下面三點是日本廣告行銷奇才臂守彥(Hills consulting 執行長)曾經提出的三個忠告:

內容夠精彩,才吸引得到客人

在做網路時勢必會碰上「內容行銷」,然而現在搜尋引擎隨便一打,滿滿的網站、部落格、社群媒體羅列眼前,消費者要如何對你的產品或服務印象深刻呢?這時坐在電腦前面的你,必須將這個念頭深植腦海:

網路行銷,更要重「質」不重量!

這所謂的「質」包含了客人的品質、蒐集到的名單品質、最重要的是,品牌自身的內容品質。如果在前期做客群建置時就拼了命的充數量,但在這波搜刮中卻只有1%、2%的人轉為潛在客戶,對品牌來說是很沒有效益的。另外,如果為了搶時間狂做一些半斤八兩的內容,對品牌則是有長期的不良影響(如:吸引到錯誤客源)。


Read More


「顧客關係」不只是數字,放感情經營

網路行銷走的是徹徹底底的虛擬路線,客戶可能從被廣告吸引到取得商品,完全不會碰到品牌相關人員。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怎麼讓客戶建立對品牌的情感連結呢?

以人為本,不忘溫度

有留過 Google 評論的人都知道,曾經發表的評論會被 Google 收錄,假設你的評論很多人瀏覽,系統會自動發送信件給你,標題上就寫著「太棒了!XXX!你的優質評論已被 500 人造訪⋯⋯」雖然看得出來是官方統一規格,但收到信的人卻是感覺被稱讚,彷彿 Google 隨時都在觀照自己的內容一樣。

網路行銷

圖/取自 Pexels

強化強項,主力推銷

網路行銷的背後,就是要不斷地分析、分析、再分析。
初期客戶名單不足以做出品牌決策的話,可以選擇在不脫離核心價值的情況下多方嘗試,逐漸拼出企業藍圖。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找出「顧客向你購買的理由」, 也就是找出符合「對手沒接觸的部分」、「對手辦不到的部分」。這跟「利基市場」的概念有雷同之處,因爲唯有精化特色,消費者才有購買的理由。

蜜思菠蘿 整理編輯|John

鼓起勇氣嘗試「跨領域」!該怎麼做,才能跨的漂亮?

》自媒體甘苦談|改行做「全職 Youtuber」前,先問自己下面4個問題⋯⋯你的準備夠充分嗎?

你想要當大海中的一條小魚,還是小池子中的一條大魚?

利基,是英文「Niche」的音譯,原文來自法語。以前法國人在蓋房子的時候,會在牆壁上鑿出一個不大的神龕,用以供奉聖母瑪莉雅。雖然空間不大,但輪廓清楚、洞裡乾坤,所以後來被拿來形容大市場中的「縫隙市場」;除了這個含義之外,它也能代表人們登山攀岩時,常會藉由岩壁中的這些小縫隙作為上撐的支點,後來80年代,美國商學院的學者們就把這個詞彙引入 Marketing 當中。

利基即小眾,小眾即專精

利基市場經常被當作「小眾市場」,但這一小塊群眾不是隨便挑自己喜歡、就算完全沒前景也能做起來的意思。而是在透過分析擁有絕對市場優勢的大企業,他們的產品或服務所忽略掉的某個細項,去設計出比大公司更穩固、更完整、也更吸引人的產品。

也就是說,選擇利基市場能幫助你避開跟大企業硬碰硬的壯烈犧牲,而是讓顧客對你的專精服務印象深刻。

「利基市場就是透過『專業化經營』來獲取有限條件中的最大利潤。」

利基策略中很重要的一點是:集中全部資源攻擊局部。如果你的公司才剛開始,面對資源不足的情況又在市場中進退兩難,透過利基策略先站穩腳步會比較適當。就像要鑿冰一樣,用尖錐朝某一點持續施力,就尖錐的接觸面很小,整塊冰層也有可能因為你的捶打而碎裂成片。

利基市場 niche

圖/取自 iStock(利基市場是在茫茫人海中圈出自己主打的精簡客群)


Read More


利基市場的獨特優點

CP值高,快速回收

利基市場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挖掘未被滿足的需求」,再小、再容易被忽略都沒關係,只要有需求,就有消費。這個概念很常在日本設計中看到,像是之前紅過一陣子的香蕉形狀保鮮盒,雖然概念很簡單,不過是保護香蕉不受碰撞而爛掉,但銷量一直在日本百元商店中位居熱門。透過設立明確的利基目標,只要提供服務或產品出來,馬上就能攻略市場,且擁有相當驚人的獲利

避免不必要的資源耗損

有句俗諺說,「寧為雞首,不為牛尾」,利基市場基本上也是這樣的道理。大企業的客群雖然包山包海,看似很難從中切入,但利基市場主打的就是「市場邊緣的那群」,雖然客群偏少,但對新創公司來說卻是很好的出發點。利基精神提醒了我們要持續不斷地優化公司服務,守住這個客群,因為這是唯一能夠繼續拓展的籌碼。

客戶黏著度值得期待

在經營利基市場時,客戶回饋會是相當重要的一環。也就是說在這塊小小的大餅中,企業跟客戶的距離是相對親近的,這也才方便品牌去為屬於設計出這個客群的個性化服務。這樣的策略能夠提升客戶信任感,也培養忠誠度。

利基市場 niche

圖/取自 iStock(精準設立利基目標,快速投標)

(閱讀全文…)

不用設計自己的產品就能賺進大把鈔票?破解各大網紅的賺錢心法!

現在這個人人自媒體的時代,你是否也蠢蠢欲動,想靠當 Youtuber、部落客養活一家老小呢?
傳統觀念中,不坐辦公室就代表工作不穩定,連帶著收入也不甚樂觀。但網路世代演變至今,賺錢的方法不只有一種,也不只有一個人能分一杯羹,只要你夠有實力去消化龐大免費資源背後的資訊,就是贏家。

這時你可能會有個大大的問號在頭上:拍影片,就能賺錢嗎?

其實除了業配以外,還有這條路可以走:

聯盟行銷,成為「他人產品」的推廣者

聯盟行銷

圖/取自 Neko嗚喵(紅框內就是 Youtuber 經常使用的聯盟行銷法,點進「博客來」連結就會營收)

發明「聯盟行銷」的人,竟是一位花店老闆?

1989 年,花卉電商  PC Flowers & Gifts 公司的創辦人 William J. Tobin 發明了「聯盟行銷」(Affiliate Marketing)這項商業制度,讓公司的營收翻了好幾倍,只要是 PC Flowers & Gifts 的會員,就能享有聯盟行銷的分潤營收。 Tobin 拿到了聯盟行銷的專利,所以平台以外的人都無法用這種方式賺錢。

直到 1996 年,電商龍頭 Amazon 的 創始人 Jeff Bezos(貝佐斯)設立了亞馬遜自己的聯盟行銷 —— Amazon Associates,並將這項商業制度開放給全世界,也就是只要申請、通過審核,你就是亞馬遜商品的推廣者。透過各個普通使用者的推廣,亞馬遜省掉了超大一筆廣告費。

Jeff Bezos 貝佐斯 聯盟行銷

Jeff Bezos 貝佐斯 聯盟行銷


Read More


「聯盟行銷」幫別人宣傳,有什麼好處?

你可能會想,我這樣做不了自己的主人,還要冒著風險鍵結其他品牌的廣告,簡直得不償失。

事實上並非如此,以當年只賣書的 Amazon 來說,申請「官方聯盟行銷」的人可以在自己的部落格文章或 Youtube 影片,有意無意推薦這本書,再放一個「點此購買」的按鈕,點選之後會導回亞馬遜官網。如此一來,這位「推廣者」就能分潤這筆交易,而亞馬遜也變成廣為人知的大平台。

聯盟行銷

圖/取自 freepik

在「聯盟行銷」打開知名度以後,大家就爭相開始用這種方法拓展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及收入,以下歸納出幾個「聯盟行銷」的精華要點:

門檻低!什麼媒介都可以

不管是架網站、自媒體、部落格,或甚至你只是一般的社群媒體使用者,只要有一台筆電跟網路,就能開始賺錢。

產品多樣化!異業推廣更吃香

通常想透過「聯盟行銷」營收有兩種選擇:「聯盟行銷平台」或「官方聯盟行銷」。前者有像是全方位聯盟行銷 CJ Affiliate、或主打獨家策略的 ShareASale;後者則像是上面提到的 Amazon Associates、或是台灣人熟知的 博客來APmomo點點賺等等。

活用 SEO!不要浪費你的關鍵字

因為「聯盟行銷」的 link 不能憑空在文章中冒出來,所以撰文者需要特別設計,才不會有影響讀者感受的廣告感出現。相對的,你也能利用「聯盟行銷」的產品來豐富自己本文的內容,加強彼此的關聯性,才有互惠作用。

喜歡這集的內容嗎?掃描以下QRcode加入我們的 line@,獲得更多關於行銷的技能與大小事,我們雲端見面!

蜜思波蘿 整理編輯|John

》是度假還是工作?加勒比海島天堂「巴貝多 Barbados」歡迎遠距工作者來海邊打筆電

》摩登女子|向《她們創業的那些鳥事》3位主角學習「笑話人生」職場必備技能 !笑中帶淚、不帶後悔

大家知道嗎?其實比起「遠距工作」來說,有種新型態的工作模式更受到國外歡迎!

你可能會想,什麼樣的方法能比待在家還快樂?其實綜合了「遠距工作」跟「實際到公司」的「混合型工作模式(Hybrid Work)」,在大企業中更受到老闆們青睞,真正執行後也比想像中更能維持員工運作順利,且受僱者也感覺自己能在有限度的自由中活用時間。

根據方沃國際(Funwork)2020年訪問企業領導者的調查數據顯示:美國採用「全辦公室」制度的約23%,採「混合型」約在70%;英國則是20%和79%;德國45%和53%;法國31%和62%;中國則是15%和83%。

亞洲人更愛待在家?歐洲企業仍在觀望

由數據中可以看到德國和法國人其實不太想要在家工作,而他們的企業主也抱持著同樣想法。這跟我們平時想像的歐式自由有點出入,其實他們相對於亞洲文化更重視創意激發與團隊合作,每個人都是不可取代的重要角色,採全部線上工作的話則會少去了很多團隊成員之間的相處時間,對於重視「人文」的歐洲是頗為難的。

至於經濟體快速成長中的中國,意外的只有15%的企業主希望讓員工待在辦公室。這可能是因為亞洲企業多有明確的分層任務制,擅長將工作規劃為能快速完成的SOP,剩下的時間再來進行可能的「創意激盪」。也正因如此亞洲的大企業更可以將辦公室的一切直接搬到網路上,且因爲民族性的關係,就算見不到彼此也很少會偷懶。

混合型工作 Hybrid Work

圖/取自 Nifty Blog(混合型工作 Hybrid Work 有可能是未來主流)


Read More


這陣子因為疫情關係,「遠距工作」成了時下最夯的關鍵字,超過半數的人都想直接轉行成為全職的遠距工作者。根據 Envoy 的調查:有高達47%的員工,可能會因為雇主不願接受「混合型工作模式」而辭職或開始尋找另一份工作。這個數字其實滿驚人的,同時也為主管們敲響警鐘。

突破過往「上級唯上」的概念,員工也有選擇權

透過全民自主隔離的遠端工作經驗,員工們也開始知道如果有天公司全轉為線上化,自己該怎麼應對。不過「遠距工作」並非沒有門檻,事實上這種工作模式要比原有的蹲辦公室更需要自制力、專注力、甚至知識量,畢竟團隊之間彼此聯絡都要透過線上工具,不隨時跟上時代學習,有可能就等著被淘汰。

至於「混合式工作模式」比較像在兩者取折衷,企業主能透過員工到公司的那幾天確實交辦事項,並即時調整上週的執行缺失;而員工能透過待在家的那幾天調整步調,彈性利用時間來放鬆。其實這樣能讓團隊彼此氣氛更好,也會促進員工的生產意願。

混合型工作 Hybrid Work

圖/取自 Work Design(混合型工作模式也能刺激辦公室氣氛良好)

蜜思菠蘿 整理編輯|John

》Work From Home 小劇場前3名:時差、貓咪、網速直逼0

》「遠端工作」讓新創公司頭很痛?6個維持「創新力」熱度的團隊法則

Contact

tel:(02)7755-7277
Line:@994narj
Email:[email protected]
Address: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119號
法律顧問:謙田國際律師事務所
你是不是想發落我們的社群?!
Copyright ©MISSPRO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sercartcross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