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最難的地方,有時就在發想 idea 的階段。怎麼想都碰壁,怎麼繞都是死胡同,這樣做真的對了嗎? 說一句廢話 […]
通常在創業初期會選擇要以「一人公司」進行,或是組織「夥伴團體」跟你一起在這條路上努力奮鬥。兩種形式各有千秋,而創業家必須考量不同產業的屬性和自身能力,選擇最適合創業的模式。
所謂的個體經營指的就是創業家掌握一切,同時也獨自承擔所有法律和財務責任。根據統計,75%以上的美國企業屬於個體經營企業,其中包含諮詢機構、小型餐館和商店、以及在家中經營的企業。
對於初步創業的人來說,這是一個相對風險低、成本低的形式,雖然大事小事都要一手包辦,不過所有流程細節都能清清楚楚掌握,對尚在摸索磨練的創業家是一大好處。
坂本憲彥在《一人創業::創業就是,做好一件你真正想做的事!》提到讓創業者驚惶不安 6 個原因:
他用了一個可愛的比喻來描述這種膽怯猶豫「通常,人一害怕就會不敢動。就算勉強自己去做,也不會順利。在黑暗中,看到像妖怪的影子,任誰都會嚇得不敢動,要走向那個影子,一定舉步維艱。但是,如果點亮燈光,看清楚那根本不是什麼妖怪,而是樹木的影子,就能走出恐懼,跨步向前邁進」。
其實創業就是不停面對恐懼,有時一個人會讓那份恐懼看起來更加龐大,但真的克服之後,卻發現根本沒什麼。
圖/取自 Pexels
Read More
這是目前比較常見的形式,找來志同道合的三五好友一起經營,有團隊凝聚力的優勢,以及彼此創意激盪的好處。而合夥創業當中又分為雙人組合、1+多合夥人形式、以及多人團隊式。
選擇雙人組合來創業,兩個人最好要有一定的默契、均等的能力和水準,不一定要在同一個領域,但要能完成流暢的分工,用互補的方式來彌補人力不足的劣勢。
1+多的合夥人形式則是有一位主要合夥人,和其他次要股東的意思。這比較常出現在原本就有團隊的創業家,想要集結更多對品牌有興趣的人投資,但主要的營運方向還是由原團隊決定。
至於多人團隊就是年輕族群最喜歡的創業模式,各方好手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共同為理想的目標投注熱情與時間,在不斷挫折、又不斷爬起的過程中培養出革命情感。畢竟擁有一個好團隊,比什麼都重要。
圖/取自 Pexels
蜜思菠蘿 整理編輯|Polar
創業最難的地方,有時就在發想 idea 的階段。怎麼想都碰壁,怎麼繞都是死胡同,這樣做真的對了嗎? 說一句廢話 […]
小時候老師都會在放暑假前一天,要我們計畫出整整兩個月要如何規劃。雖然目的是為了確保大家都把作業寫完,但透過這個 […]
基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以及創業本身的複雜性,小酒吧跟你一起釐清白手起家的風險評估! 如果手邊沒有一兩桶金,跟朋 […]